| 一、钨钼主要物理及力学性能 钨、钼金属表面都成银灰色光泽,粉末呈暗灰色;熔点高,强度大,弹性模量高,膨胀系数小,蒸汽压低,导电导热性能优良。但钨、钼都具有高温氧化及低温脆性的共同缺点。 表1 钨、钼主要物理性能及室温力学性能 
 
|   | Mo | W |  
| 密度/(g·cm-3) | 10.2 | 19.32 |  
| 熔点/℃ | 2620±20 | 3410±20 |  
| 沸点/℃ | 4804 | 5930 |  
| 线性热膨胀系数/10-6 | 5.3 | 4.6 |  
| 电子逸出功/eV | 4.55 | 4.2 |  
| 弹性模量/GPa | 320-360 | 390-410 |  
| 再结晶开始温度/℃(1h退火) | 800 | 1150 |  
| 20℃时的比电阻/(μΩ·m) | 0.05 | 0.05 |    表2 钨在不同状态下的抗拉强度 
 
| 加工状态 | 99.95%钨 | 99.9%钨 | 旋锻制品 | 拉伸制品 | 退火状态 |  
| 抗拉强度(公斤/毫米2) | 84.4 | 112.5 | 35-150 | 180-145 | 110 |    表3 钼在不同状态下的抗拉强度与延伸率 
 
| 加工状态 | 坯条 | 旋锻制品 | 拉伸制品 | 退火状态 |  
| 抗拉强度(公斤/毫米2) | 18 | 71.3 | 140-245 | 80-100 |      二、钨的化学性能 钨是元素周期表中Ⅵ族过渡族元素,化合价从2到6,它在低化合价时呈碱性,高化合价时呈酸性。     钨在室温干燥环境中十分稳定,但在潮湿空气中会慢慢氧化;高温下很易与氧、一氧化碳、水蒸气、氮气和卤素起作用。但无论在室温还是高温下,均不与氢气发生任何作用,因而氢不仅是制备钨、钼粉的还原介质,也是钨、钼高温加工过程中的重要保护介质。钨与汞不反应,这使钨作为高压汞灯的电极,性能非常稳定。 钨的氧化行为是十分重要的,它影响到钨的脆性和使用。在400℃以下,钨按抛物线速率氧化,生成积附性蓝色氧化层(W4O11或WO2.9),高于400℃以后,迅速氧化成褐色氧化钨(WO2)或黄色氧化钨(WO3),高于500℃时氧化膜出现裂纹,800℃以上时,WO3显著挥发,超过1100℃,WO3的升华与生成速度相当。WO3是钨稳定的最终氧化钨产品。WO3不溶于酸,易溶于碱。 钨在室温下不与水反应,高于600℃后易于水蒸气反应生成氧化物;所以高温时水蒸气的存在往往是钨氧化的根源。 钨与卤素在250-1200℃发生化合反应,在高温(1400-1600℃)又会分解,利用此原理研制成高效的卤钨灯,如碘钨灯、溴钨灯等。钨的氟化物(WF6,沸点17.5℃)和氯化钨(WCl6,沸点346.4℃),又是化学气相沉积法(CVD)制备纯钨异性制品的重要原料。 钨在1100℃与碳反应成两种脆而硬的碳化钨(W2C),熔点2750℃,WC(熔点2800℃),化学稳定性好,电阻率高,硬度高,是制备硬质合金的主要原材料。 钨与氮在常温下不起作用,在1200-2400℃之间钨能溶解0.2%-0.5%(原子分数)的氮,在纯氮气中,温度高于2300℃时,钨与氮生成棕黑色WN2。WN2在真空中400℃以下是稳定的。在825-875℃下直接向钨粉中通入氮可生成W2N。 钨在常温时与酸、碱不反应,但浓硝酸可使钨表面氧化;钨可溶于混合酸(氢氟酸+硝酸或盐酸)中,反应生成WO3。碱或氮的水溶液在无氧时不腐蚀钨,但在这些溶液中添加小量氧化剂如硝酸,将受到强烈的腐蚀。凡是在一定条件能使钨溶解的酸,碱或盐都可作为蚀洗钨的材料。 钨与氧化铝、氧化镁、氧化锆等陶瓷耐火材料接触,超过1900℃,即会使钨氧化。 表4 钨的化学性能 
 
| 介质 | 试验条件 | 反应情况 |  
| 空气或氧气 | 20℃ >400℃ | 不反应 开始反应  |  
| 氢气 | 在所有温度下 | 不反应 |  
| 氮气 | 1500℃以上 在常温下 | 形成氮化物 不作用 |  
| 氨气 | 2300℃以上 | 形成棕黑色WN2 |  
| 水蒸气 | 700℃以上 | 氧化 |  
| 二氧化碳 | 1200℃以上 | 氧化 |  
| 一氧化碳 | 800℃以上 | 形成碳化物 |  
| 二氧化硫 | 高温 | 氧化 |  
| 氟 | 任何温度 | 强烈腐蚀 |  
| 氯 | 250℃以上 | 腐蚀 |  
| 溴碘 | 赤热 | 腐蚀 |  
| 硫化氢 | 赤热 | 腐蚀 |  
| 硫 | ~880℃ | 生成硫化物 |  
| 硅 | ~1000℃ | 生成硅化物 |  
| 硼 | 高温 | 生成硼化物 |  
| 锌 |   | 不腐蚀 |  
| 铝镁氧化物 | 在1900℃以上 | 氧化 |  
| 氧化钍 | 在2200℃以上 | 氧化 |  
| 钠 | ~600℃ | 不作用 |  
| 钾、钠混合 | ~600℃ | 不作用 |  
| 镓 | ~600℃ | 不作用 |  
| 氢氧化钠 | 10%,20℃ | 不作用 |  
| 熔融苛性碱 | 在空气中 | 轻微腐蚀 |  
| 氨溶液 | 在氧化剂KNO3,KClO3,PbO2中迅速溶解,在氧化剂存在时如H2O2 | 腐蚀 |  
| 碳酸钠、碳酸钾 | 热 | 不腐蚀 |  
| 氢氟酸 | 冷,热 | 不腐蚀 |  
| 硝酸 | 冷,浓或稀 | 不腐蚀 |  
| 硝酸或硫酸 | 热,浓或稀 | 轻微腐蚀 |  
| 氢氟酸+硝酸 | 冷或热 | 迅速溶解 |  
| 王水 | 热 | 迅速溶解 |  
| 磷 | 800℃ | 生成磷化物 |    三、钼的化学性能 钼是元素周期表中第ⅥB族元素,化合价从2、3、4、5、6几种,在低化合价时呈碱性,高化合价时呈酸性;6价钼的化合物最稳定。钼与钨一样,直到熔点也不和氢反应,氢是制备钼粉的重要还原剂,也是钼高温加工过程中良好的保护气体。 钼与氧能生成多种氧化物。(1)在475℃以下,钼与氧生成致密的粘附氧化膜。研究表明是MoO2薄层,外表层也有MoO3。(2)在475-700℃形成氧化膜的同时,发生MoO3蒸发。氧化膜分两层:内层为MoO2,外层MoO3。(3)在700-800℃范围内,内层的MoO2层达到临界厚度以后发生破裂,引起氧化速度突然加快,超过725℃,钼的氧化迅速,在钼表面不再生成氧化钼层,只见到黄色氧化物(MoO3)的升华,出现“毁灭性氧化”。(4)超过850℃,MoO3蒸汽在钼的表面构成致密的屏障层,阻止氧达到钼的表面,氧化速度有所回落。 由于钼在725℃以上易产生“毁灭性氧化”,严重限制了钼作为结构材料应用范围,即钼在高温使用时,必须有H2保护或处在真空条件下。 钼在900℃以上温度和一个大气压下吸收氮(NH3),在900-2600℃之间,随温度升高,氨在钼中的溶解度(原子分数)大约由0.01%增加到0.1%。在1500℃左右时生成氮化钼,钼材在加工过程中吸入氮后会发脆,致密钼材在氨(NH3)中加热到1100-1500℃就有氮化物生成,在分解氨介质中氮化速度比在纯氨中快。 表5 钼的化学性能 
 
| 介质 | 试验条件 | 反应情况 |  
| 水 | —— | 不腐蚀 |  
| HF | 冷,热 | 不腐蚀 |  
| HF+H2SO4 | 冷 热 | 不腐蚀 轻微腐蚀 |  
| HF+王水 | 热 | 迅速腐蚀 |  
| HF或HNO3 | 冷或热 | 迅速溶解 |  
| 氨水 | —— | 不腐蚀 |  
| 熔融碱 | 大气下 | 轻微腐蚀 |  
| 熔融碱 | 在氧化剂如:KNO3,KClO3,PbO2中 | 迅速溶解 |  
| 硼 | 高温 | 生成硼化物 |  
| 碳 | 1100℃以上 | 生成碳化物 |  
| 硅 | 1000℃ | 生成硅化物 |  
| 磷 | 直到最高温度 | 不腐蚀 |  
| 硫 | 440℃以上 | 生成硫化物 |  
| 碘 | 790℃以下 | 不腐蚀 |  
| 钾 | 1200℃ | 不腐蚀 |  
| 锂 | 1430℃ | 不腐蚀 |  
| 镁 | 1000℃ | 不腐蚀 |  
| 溴 | 840℃以下 | 不腐蚀 |  
| 氯 | 230℃以下 | 强烈腐蚀 |  
| 氟 | 室温 | 强烈腐蚀 |  
| 空气和氧 | 400℃以上 600℃以上 700℃以上 | 开始氧化 强烈氧化 MoO3升华 |  
| H2,和惰性气体 | 直到最高温度 | 不反应 |  
| CO | 1400℃以上 | 生成碳化物 |  
| CO2 | 1200℃以上 | 氧化 |  
| 碳氢化合物 | 1100℃ | 生成碳化物 |  
| Al,Fe,Co,Ni,Sn | 熔融 | 强烈腐蚀 |  
| Zn | 熔融 | 轻微腐蚀 |  
| Bi | 熔融 | 高度耐蚀 |  
| 玻璃 | 熔融 | 高度耐蚀 |  
| 难熔氧化物如ZrO2,BeO,MgO,ThO2,Al2O3 | 1700℃以下 | 不腐蚀 |  
| N2 | 1100℃以上 | 氮化 |  
| Na | 1020℃ | 不腐蚀 |  
| Rb | 1100℃ | 不腐蚀 |  
| Cs | 870℃ | 不腐蚀 |  |